🤯一分3D🧐
一分3D2024年了,论文还要手抄,这种要求恐怕毕昇看了都要流眼泪:传播技术好不容易进步了,从印刷术到键盘打字,甚至AI自动生成,就是为了知识更好地记录和传播,没想到又倒退回去了,又回到了原始的目披手抄,真是不知今夕何夕。
作为大学,还是应当教会学生怎么像一个现代学者一样去思考问题,真正去理解论文是什么。至于练字的要求,还是多开两门专门的课程吧。另外,也正如一些网友所言,“把精力用到解决毕业生就业上来不好吗?”这话颇有些道理。临近毕业,学院在毕业去路上多给一些支持,联系实习单位、组织招聘活动,这才是正经。
有意思的是,根据爆料学生提供的材料,文学院领导曾拿出该学院师范生认证的规则,称手抄毕业论文是其中的一个过程性文件,文件已上传系统。按这个说法,似乎抄论文只是个考察内容,最后上传的还是电子版。看来学院也知道电子文献更有利于传播,才是现代学术的标准格式;也知道这种规定除了折腾自己学生之外,没法拿到台面上来。
在论文里考察书写能力,这个理由有点令人眩晕。据学生说,在书写方面,有专门的三笔一画的考核,没有必要在毕业论文上体现。确实如此,写论文到底为了什么?发现问题、独创思考、合理论证,这才是论文的目的。论文不是个筐,没必要什么都往里面装。而且,按这个逻辑,中文系把论文当散文、小说写不好么?
有趣的是,该学院还要求,“论文正文超过三万字可申请免抄,只算正文的字数,不包括参考文献、附录”。可以想象,学院的这种规定大概会催生什么现象:一是学生尽可能把论文写短,可以少抄一点;二是尽可能把论文注水到3万字以上,可以免抄;三是尽量把论文写得简单,省掉图表、图形等复杂的格式,免得抄不出来。如果学生写论文之前,首先想的是怎么方便“抄”,学术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撰稿:玉树)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
06-30皇钧达⏳
3.9万余人参加首次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
06-28纽光吉⏸
首次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举行
06-28浩阳⏹
2023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名单发布
06-28博佩⏺
进博会助力中国商业话语体系形成全球影响力
06-29穿越风尚Ⓜ
“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成果展在华科大开展
06-30娇贝莱⤴
《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效能指数报告》(2022-2023)权威发布
06-29宝全⤵
《诗画中国》获亚广联奖 让世界欣赏来自东方的“诗情画意”
06-29飘逸女郎d
2023舆论生态与品牌建设论坛在武汉召开
06-29脚尖之韵b
王悦路:让时政新闻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06-30优雅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