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起案件中,最该反思的是被封号、起诉之后又败诉的这家招聘企业。或许在这家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看来,面对可以任自己挑选的求职者,挖苦揶揄他们几句那都不算个事儿,怎么会因为几句挖苦就被平台封了号。总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求职者,仿佛聘用求职者是在给予他们莫大的恩赐。遗憾的是,这样的心态在不少招聘企业中存在,因而才会一次次出现那些匪夷所思的侵害求职者权益的言行。
全中彩票“这只是押金,还不是学费,就拦住你了,你还能做成什么事?”在某网络招聘平台,求职者竟遭招聘企业挖苦。平台将企业封号处理后,企业诉至法院。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判决驳回企业的全部诉请。
“企业挖苦求职者被封号”之所以能成为典型案例,首先得益于求职者有较强的权利意识。尽管求职者对于所应聘岗位可能有着强烈的需求,可面对招聘企业的挖苦,其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向招聘平台进行投诉,这才引发了后续的复核与封号。作为求职者,在与招聘单位沟通时保持谦卑的姿态颇有必要,可面对侵权行为也要“一声吼”。
法院的判决则起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在法理上为平台与求职者壮了声势,更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审理判决提供了借鉴,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招聘市场。
近年来,求职者的权利意识在增强,社会对招聘不公的容忍度在降低,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企业如果不主动改,自然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教育”,比如被封号、被罚款、被求职者选择“用脚投票”。可以说,一些招聘方“高高在上”的做派真的该改了,让求职者有尊严地就业,对招聘单位也有好处。
作出封号决定的招聘平台,其实也给人一股“清流”之感。这家平台首先考虑的不是封号决定可能给自身带来的经济损失,而是依法依规秉公处理,维护平台良好生态。这其实是在算一笔长远账,良好的口碑、生态、公信力对平台而言远比单笔收入要重要得多。
在就业形势相对紧张的当下,相较于求职者,招聘企业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强势地位”,可这种强势只应体现在企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而已,但在地位、权益等方面二者是平等的。挖苦求职者等“高高在上”的做派如果不改,不仅会遭到求职者的抵制,也有可能被网络招聘平台封号,而且这种封号行为还有法律与法院“撑腰”。
网友评论更多
82 汾阳j
只要中国市场能接纳,好莱坞可以一直持续反思🌤🌥
2025-06-30 20:39:08 推荐
187****7459 回复 184****2198 :古巴也要“起诉”以色列🌦 来自怀仁
187****8142 回复 184****3587 :美军罗斯福号航母抵达韩国釜山港🌧 来自鞍山
157****8798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抚顺
96 本溪614
“德国政府对欧盟发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深感忧虑”🌪🌫
2025-07-01 20:13:20 推荐
永久VIP :微信正在适配“纯血鸿蒙”🌬 来自丹东
158****4937 :这份司法解释发布后,完全统一的进程将由此加速🌭 来自锦州
158****9117 回复 666🌮 :国家防总:鄂皖苏发生“旱涝急转”风险较高🌯 来自营口
31 阜新qt
又找补?“希望将经济和政治分开,欢迎中国投资”🌰🌱
2025-07-02 16:55:46 不推荐
辽阳cg :被问是否能阻止中国?美军司令妄称:如果他们不想被击沉...🌲
186****1378 回复 159****5391 :明起多省份可查高考成绩,查分时间最全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