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朗”系列行动的重点,就包括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等专项行动。相关部门在持续重拳出击,平台应持续提升完善审核机制,让谣言无处遁形。公众对奇葩离谱的信息要小心,别被这些内容牵着鼻子走,不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越是“熟悉的配方”,越透着金钱的“味道”。“配方如一”,却能屡屡得手。“吸睛”更为了“吸金”,说到底是变现逻辑。比如“‘体考神器’喝一口就能及格”,就是一些商家利用伪科学炒概念,为了带货赚钱。潜流之下,还有黑灰产业链在推波助澜,一些造谣者高度职业化、规模化,雇黑粉、刷好评,恶意炒作事件、操控舆论,达到引流牟利甚至敲诈勒索的目的。
后真相时代,更需寻求真相。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告诉《热评》,以批量方式曝光网络谣言典型案例,能够以正视听,让网友举一反三,起到警戒作用;对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谣言,也能进行二次辟谣和澄清。
昨天,网信部门公开曝光第四批涉公共政策、突发案事件、社会民生领域网络谣言典型案例。令人惊心的是,在案例中可以圈出社保、医保、洪水、火灾、行凶、学生体考等关键词,这些无一例外都连接着社会公共领域、关系到百姓利益。好在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力度,及时溯源并关闭了谣言首发账号。
大华彩票@央视新闻 5月28日消息,“真相还没有穿上鞋子,谣言已经跑遍了全世界。”一些视频、信息看起来似乎很重磅,在网上掀起一轮又一轮波澜,但实则肆意编造、空穴来风,是彻头彻尾的谣言、谎言。
越是撩拨人心“带节奏”,越能深挖流量陷阱。越是挑动社会敏感神经,越能够“吸睛”。针对社会转型期的发展变化,谣言制造者利用当下热点,带动公众情绪、贩卖焦虑。社会民生等领域成为重灾区,社情类话题呈裂变式扩散,谣言借助网友的关心与共情传播,引发担忧、恐慌情绪,甚至造成群体对立和社会的撕裂。
用大量时间追更、浏览糟粕内容,不仅没有收获任何滋养,反而可能上当、“中毒”。网络谣言占用公众大量时间和资源,误导公众认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当人们看到网络热点时总要打个问号,看到话题不断反转时总打个惊叹号,一旦内心发出太多这样的信号,就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社会信任基石的消解。社会信任是宝贵的公共资源和公共财富,不能被网络谣言的杂音噪音损害,干扰到社会主流价值观。
网络用户不断增长,网络谣言一直没有消停,甚至以更多元的形态、通过各种渠道无孔不入。仔细分析谣言的生成,这些“爆款”生意有什么样的操作套路和逻辑?
越是“离大谱”“放大招”,越能触发“传播”键。“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否则医保无法报销”,歪解国家医保政策,以讹传讹损害群众合法权益。“中国‘天眼’变成垃圾场”纯属张冠李戴,网传图片实为美国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台2020年发生坍塌的画面。“青海地区因洪水致数十人死亡上千人失踪”纯属编造,炒作灾害谣言危言耸听。个别自媒体臆测编造公共政策、虚构突发案件事件,尽管信源模糊、细节不清,却导致一些网友信以为真,甚至辟谣后还在盲从。
网友评论更多
77滨州m
哥伦比亚总统宣布将与以色列断交➤➥
2025-07-02 0-1:38:42 推荐
187****9089 回复 184****7701:养老院护工多次虐待患阿尔兹海默症老人,获刑一年三个月➦来自菏泽
187****2965 回复 184****1819:韩澳“2+2”会议探讨韩方加入奥库斯,澳防长:日方也可能参与➧来自胶州
157****1219: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平度
48莱西112
游客鸣沙山骑骆驼拍照被索要20元小费,景区:可打电话投诉➪➫
2025-07-03 0-1:19:39 推荐
永久VIP:习近平对高速塌方灾害作出重要指示➬来自临清
158****9884:恒山景区落石砸中游客致1死5伤➭来自乐陵
158****4483 回复 666➮:“五一”假期各地“烟火气”升腾➯来自禹城
82安丘oz
乌克兰宣布采购30万架无人机➰➱
2025-07-01 09:51:40 不推荐
昌邑ln:95后导游讲活兵马俑圈粉网友➲
186****4304 回复 159****3814:黄轩回天水两天变成了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