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里土地盐碱成分太高,种植不了枸杞和其他农作物,近几年我们进行改良,已经初见成效。”郝万亮说。先在沟底铺设2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再在两侧铺设棚膜。打好基础后,铺上1/3的粗砂,最后将挖出的土壤加入一定比例的牛粪,充分混合改良后回填。这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发的技术被称为“增碳隔盐”,在降低土壤盐分的同时,可以改善作物根系环境以提升土壤肥力。
在宁夏中宁县,一场关于“盐碱地栽培枸杞模式”的试验已进行多年。在百瑞源种植基地,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的“增碳隔盐”试验田里,新栽的枸杞苗长势正旺,漫步枸杞田,火红的头茬枸杞果挂在枝头,娇艳欲滴。
截至2023年底,宁夏枸杞保有面积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加工转化率35%,精深加工产品涵盖功能饮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等10大类100余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90亿元。
购彩中心快3从“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传统吃法到枸杞原浆、锁鲜枸杞等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投放,科技创新让宁夏“土特产”枸杞有了更多新形态,迎来了新机遇。
“研发中心由2位院士领衔,形成了以宁夏枸杞新品种培育、枸杞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枸杞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为主的国内枸杞行业技术研发团队。”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万亮表示,企业先后创新推出了锁鲜枸杞、枸杞原浆、枸杞保健食品等七大类70多种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带动枸杞产业摆脱了低质低效发展的困局,蹚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迎来供销两旺。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研究员刘娟说,“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能够拓展我们枸杞产业的发展空间。唯有不断通过科技创新为枸杞产业赋能,才能解决枸杞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网友评论更多
58遵化q
网络视听协会发布行业倡议:坚决向“唯流量论”说“不”⏩⏪
2025-08-16 01:35:26 推荐
187****5216 回复 184****9725: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版面初评公示⏫来自迁安
187****8078 回复 184****8798: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音视频新闻访谈、音视频新闻直播初评作品公示⏬来自武安
157****9104: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南宫
61沙河847
人民日报社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应用创新和新媒体新闻专栏初评作品公示⏯⏰
2025-08-15 03:45:28 推荐
永久VIP:人民日报社参评第二十五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作品公示⏱来自涿州
158****9315:中国记协举办新闻茶座 聚焦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经济⏲来自定州
158****9635 回复 666⏳:中国记协举办“新时代·好记者”首场巡讲⏸来自安国
69高碑店qm
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将于3月28日在蓉开幕⏹⏺
2025-08-16 11:17:55 不推荐
平泉ee:人民网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
186****1118 回复 159****5952:人民日报社2023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人员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