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发现,通过精确控制水分子的位置和移动,可以在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产生显著的相互作用差异:氯离子由于其较高的极化率,比钠离子更容易与水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导致选择性的溶解。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离子溶解的微观机制,也为新型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可能。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系统的密度泛函计算,解释了水分子在氯化钠表面溶解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动力学过程,获得了跟实验观察非常一致的结果。
丁峰表示,此次提示盐原子级别溶解机制研究成果,实证理论计算与模拟对于在理解发生在材料表面的动力学过程起到关键作用,这是他长期以来提出“材料制造、理论先行”的成功实践的典范。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丁峰介绍说,盐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其溶解过程看似简单,但其背后的带电离子的行为却极为复杂。传统的研究方法只能测量溶液中离子的平均特性,而无法精确观察到单个离子的行为。科学家们过往倾注了很多努力,但一直没能观察到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原子过程。
极速快3计划平台中新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之一,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食盐(氯化钠)是如何溶解的?机制是什么?长期以来公众颇感兴趣,学界也持续关注和研究。
为解决这一难题,中韩合作研究团队这次在-268.8℃的极低温度下,将单个水分子沉积在仅有2到3个原子厚度的薄盐膜上,利用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实现精确控制水分子移动,并观察到食盐中单个氯离子的溶解过程。
这一揭示食盐原子级别溶解机制的突破性科研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不仅在理论意义上为理解溶液中带电原子(离子)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还可能对电池、半导体等众多应用领域新材料开发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研究员、深圳理工大学(筹)教授丁峰联合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大学新材料工程系教授沈亨俊(Shin Hyung-jun)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单离子控制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在原子级别上观察到食盐的溶解过程,并实现在原子级别控制食盐的溶解过程。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沈亨俊透露,离子是常见的带电原子,它们能够显著改变电池或半导体材料性能。通过开发的单离子控制技术,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扩展与离子相关的各种基础技术和应用研究。(完)
网友评论更多
49北海f
巴基斯坦海军采购2艘054A护卫舰 3年内达4艘♨♩
2025-06-30 09:59:51 推荐
187****3314 回复 184****8980:中看不中用?被无数军迷奉为最酷战斗机的F-14为何会被F-18取代?♪来自防城港
187****6065 回复 184****9089:默虹|美海军测试新制服,配发“一脚蹬”老头皮鞋♫来自崇左
157****2162: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百色
16河池168
巴基斯坦确认将购买2艘054A护卫舰 3年内4艘♮♯
2025-06-30 15:34:48 推荐
永久VIP:外电军情|西媒讽特朗普:“美国优先”帮普京走出困境♰来自来宾
158****7346:汉光演习正式开场 少将带头跳伞恢复演习训练♱来自贺州
158****3898 回复 666♲:中国造世界最快两栖战车演练战术 沙滩上如履平地♳来自岑溪
90桂平va
台湾陆战队员当街遭12车围堵,被枪杀♴♵
2025-07-02 13:40:07 不推荐
北流av:从外语看美军战备:粤语闽南语发万元补贴 新增维吾尔语♶
186****2630 回复 159****2268:蛟龙突击队反恐演练:四目夜视仪+飞行头盔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