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的光阴丝毫没有影响“侨联义务夜门诊”仁心奉献的延续,相反,这件特殊的诊室在岁月中凝聚起越来越多的真情、力量和爱心。
网易虹彩中新网上海5月11日电(记者 范宇斌)傍晚18时,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门诊六楼针灸科的暖灯准点亮起,映着斜阳西下的余晖,病人们陆陆续续穿梭于这间特殊的诊室。
有一次,陈应伯骑车去夜门诊,在十字路口被疾驰而来的自行车撞得仰面朝天,疼得半天起不来,同事们知道后劝他回家休息,可陈应伯依然坚持一瘸一拐走进义诊室。陈应伯说:“我不能让病人白等。”
老医生的真情、爱心和奉献精神感动着“侨联义务夜门诊”的青年医生,义诊室的墙上写着“医德求诚,医术求精”,成为医生们共同的座右铭。
“侨联义务夜门诊”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重在精神、贵在坚持的信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历经新老侨界医务人员志愿者的接力和传承,先后获得“全国侨联系统先进基层组织”,上海市、奉贤区“文明窗口”称号和上海市侨联“爱国奉献”先进集体、上海市统一战线“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集体”“上海市精神文明百件好事”等多项荣誉。
从“50后”“60后”到“70后”“80后”,到现在的“90后”,洪梅、曹春英、陈悦、袁虹、谢秀美……本着医者仁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代又一代医务人员因为爱相聚在“侨联义务夜门诊”。
每逢周四,义诊室里人群熙攘,最多时一晚上有70多号病人。很多病人说:“我们和夜门诊已经有了感情,医生待病人如亲人,而且医术精湛。”迄今为止,“侨联义务夜门诊”已开诊1475余周次,接待病人超31400人次。
出身医药世家的陈应伯医生现年89岁,他是“侨联义务夜门诊”的发起人。陈应伯用和蔼的笑容、精湛的医术化解病人的愁云。秉持医者仁心,他曾20余年坚持义诊,从未间断。
风雨36年,无悔的追求,无私的奉献,无数个夜晚,执着的步伐,铭刻着赤诚的爱心。“只要群众有需要,义务夜门诊将一直开办下去”这是义诊组全体医生的共同誓言。(完)
曾经有人问陈应伯:“您这么大年纪还坚持义诊,不辛苦吗?”陈应伯回答:“病人前来求医是对我的信任,病人的康复是我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网友评论更多
18清远p
法国一学校附近发生持刀袭击事件 造成两名儿童轻伤✮✯
2025-06-30 10:00:36 推荐
187****1383 回复 184****8889:特斯拉万人大裁员 马斯克为部分遣散费“过低”而道歉✰来自韶关
187****1939 回复 184****2951:肯尼亚总统证实 肯国防军司令在军机坠毁事件中丧生✱来自河源
157****3399: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梅州
44潮州641
美国和英国对伊朗实施新一轮制裁!✴✵
2025-07-01 18:37:05 推荐
永久VIP:【国际漫评】谁为大敌✶来自汕头
158****6457:保时捷中国总裁:消博会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来自揭阳
158****3614 回复 666✸:【讲习所中国与世界】世界看好中德两大经济体深化合作 彼此成就✹来自汕尾
56惠州tv
互联互通 共同繁荣✺✻
2025-07-01 06:58:42 不推荐
东莞xh:卢旺达大屠杀30周年:“科学”何以酿成百日惨剧✼
186****3652 回复 159****8045:日本小林制药公司问题保健品已致236人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