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文,既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发展的需要。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了自己的历史文化,就如同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就会失去文化主体性,失去文化自信的根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修文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整理典籍,而且在于研究、利用典籍。从春秋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到汉代郑玄遍注群经,再到清代乾嘉诸儒的考据训诂,时代不同,典籍整理的方式不尽相同;从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略的六分法,到经、史、子、集的四分法,古人对传统典籍的认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永乐大典》,明代人曾有“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的期待。过去,获取文献不易,许多大型文献的编纂都求大、求全。如今,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成熟,借阅古籍的便利度远超过往,不少古籍还化身千百,有了影印本、整理本、电子版,“包括宇宙、统会古今”不应再成为绝大多数当代大型文献编纂的重要目标。新编大型文献项目更应体现对文化建设的追求、对学术创新的探索,成书的形式也未必只是动辄几百上千册的纸质书,还可以是易于传播、检索的电子版、网络版。
当代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利用都应坚持守正创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断开拓新的知识体系、研究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闪耀出万般光彩,让凝结着先民智慧的典籍润泽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兴彩网日前,武汉大学宣布成立《民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据媒体报道,《民藏》将收集、整理历代与民本思想有关的文献史料,体量或达亿字。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到《复兴文库》,从丰富多彩的地方文献到蔚为大观的专题文献,近年来,各类大型典籍项目纷纷实施,众多文献得到系统整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网友评论更多
28平湖j
首次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举行🛐🛑
2025-08-16 04:05:36 推荐
187****8068 回复 184****7360:2023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名单发布🛒来自海宁
187****4837 回复 184****8089:进博会助力中国商业话语体系形成全球影响力🛠来自桐乡
157****3470: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诸暨
17嵊州879
“讲好中国故事”系列成果展在华科大开展🛣🛤
2025-08-17 20:34:02 推荐
永久VIP:《中国故事国际传播效能指数报告》(2022-2023)权威发布🛥来自江山
158****1282:《诗画中国》获亚广联奖 让世界欣赏来自东方的“诗情画意”🛩来自兰溪
158****3768 回复 666🛫:2023舆论生态与品牌建设论坛在武汉召开🛬来自永康
34义乌df
王悦路:让时政新闻既“有意义”又“有意思”🛰🛳
2025-08-16 02:27:35 不推荐
东阳jo:宋强太:让中国铁路故事传播得更生动、更久远🛴
186****6110 回复 159****9896:常戈:数字化财富顾问要具备“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