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远说:“其中一个个体牙齿化石上有轻度磨蚀斑,说明这只熊猫死亡时正值壮年,过去双河洞发现的大熊猫牙齿化石大部分磨蚀程度较轻,主要为亚成年,熊猫死亡时的年龄对进一步探究它的死亡原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据了解,王德远及团队将提取熊猫化石样品中的古DNA信息,并通过化石稳定同位素及牙结石研究,对熊猫的遗传演化过程、食性特征以及双河洞区域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进行论证。
重庆时时采彩2024中新网贵州遵义5月15日电 (赵园)记者15日从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获悉,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和法国洞穴联盟日前在遵义绥阳双河洞区域进行考察,对多年前发现的一处犀牛化石遗迹进行了首次采集,并新发现了两处熊猫化石遗迹。截至目前,研究人员已在绥阳双河洞区域发现熊猫化石遗迹44处。
西华师范大学西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也同步在双河洞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调查。研究人员田华玮表示,调查为期三个月,将探究当地现有环境是否适应野生大熊猫生存。
犀牛化石位于双河洞区域的一上层洞穴中。考察人员经一处低矮的洞口进入,利用单绳技术抵达15米深的竖井底部,找到完整的犀牛头骨以及部分腿骨。经现场初步测量,头骨化石长度约为60公分,两排整齐的牙齿清晰可见。
田华玮说:“因为野生大熊猫现在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三地生存,由于栖息地破碎化,它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如果双河洞周边区域被证实是适合大熊猫生存的,也许中国现有的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空间能得到扩大。”(完)
“我们去年过来做了一个初探,并且采集了竹子进行相关试验,发现这边的竹子与四川的有所差别,这次过来希望把双河洞和宽阔水周边所有环境纳入综合考虑。”田华玮说,此项研究的目的,除了探究贵州双河洞地区熊猫绝迹的原因外,还希望能够通过研究反射出,将来能否通过人为干预来扩大野生大熊猫种群分布。
犀牛是奇蹄目犀科的哺乳动物,在中国已经绝迹。苏门答腊犀是犀牛中体型最小的物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全球仅存不到50头。王德远现场提取了部分化石样品,计划进行详细检测明确其年龄,并做进一步研究。
在此次考察中,还有两处熊猫化石遗迹被同步发现。2003年以来,双河洞陆续发现过40余具熊猫化石。与从前相比,此次发现的熊猫化石相对完整,不仅有完整的头骨,头后骨骼如脊椎骨、肋骨、指骨和掌骨等均堆积埋藏在一起。
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德远介绍,经过和业内专家讨论,初步推断这是一头苏门答腊犀。“化石被水流冲散过,但因水流不大,头骨相对比较完整,腿骨和身上一些其他部位骨骼被埋在河流沉积物里面,风化程度较为严重。”
王德远认为,通过对双河洞熊猫化石研究,若能证明它过去的饮食食性更广泛,或许能为野生大熊猫今后在此生存提供可能。“比如它野外放归了,它的食物多样化了,在这里除了吃竹子,其他食物是不是也可以考虑。”
网友评论更多
35新民s
普京签署决议 同意与朝鲜签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2025-08-18 15:12:13 推荐
187****9514 回复 184****4401: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 “全球荒漠化防治看中国”🚋来自瓦房店
187****8589 回复 184****7310:专访|人类应采取共同行动应对土地退化等挑战——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蒂奥🚌来自庄河
157****2801: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海城
46东港858
伊朗吉兰省一医院发生火灾 已致9人死亡🚏🚐
2025-08-17 10:49:48 推荐
永久VIP:陈京蔚 孙惠柱:社会问题的舞台呈现与实际影响——一个剧场文化学的研究计划[①]🚑来自凤城
158****8144:李宏基:文明演化中的中国法律与社会:瞿同祖对梅因思想的推进🚒来自凌海
158****4357 回复 666🚓:张祥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易》象数🚔来自北镇
46盖州rj
孙惠柱:喜剧的新路与话剧的繁荣——从话剧《武林外传》说起🚕🚖
2025-08-19 17:59:32 不推荐
大石桥zv:张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制、分层结构与解决路径🚗
186****7445 回复 159****1172:刘宗林: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方能守住战略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