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发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量子科技、聚变能源、生物制造、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推动城市产业发展不断升级。
据了解,合肥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被誉为全球最大的“人造太阳”)等国际大科学工程建设。此外,在合肥还成立了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单元。
据介绍,合肥将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等,超前谋划一批未来产业,让科技创新“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罗云峰表示,合肥将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未来大科学城,高水平建设大科学装置集群、深空科学城等重大项目,持续建设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数据空间、环境等六大研究院,催生更多原创性、颠覆性成果,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完)
与此同时,以深空探测实验室为核心,以合肥高新区空天信息产业园为孵化启动区,引育一整批整箭整星研制、载荷核心制造及配套企业,集聚空天技术产业链相关企业超百家,加速建设“中国星城”。
位于安徽合肥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装置,素有“人造太阳”之称,其拥有类似太阳核聚变反应机制,是目前探索“终极能源”的利器。该装置屡获重大突破,刷新世界纪录,其取得的系列重大创新成果,为ITER运行和中国自主建设运行聚变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乐彩神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吴兰)“我们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水平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助力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罗云峰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以聚变系列大科学装置为核心,合肥市已集聚变产业链相关企业超30家,正加速实施聚变能商业应用行动计划,力争点亮聚变发电的全球“第一盏灯”。
2017年1月,安徽省合肥市获批建设中国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据介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自建设以来,共有34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诞生“九章三号”“墨子巡天”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2023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六大研究院建成运行,深空探测等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未来大科学城建设提速,未来网络实验设施基本建成,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等开工建设,量子精密测量实验设施可研获批。
“合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优势。”罗云峰说:“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汇聚科技创新合力。”
网友评论更多
96 漠河z
智利前总统皮涅拉坠机身亡🖋🖌
2025-07-16 07:09:10 推荐
187****8671 回复 184****4559 :谷歌工程师杀妻案嫌犯家人已回国🖍 来自徐州
187****7051 回复 184****6347 :亳州王婆说媒劝小伙牵手怀孕女孩🖤 来自连云港
157****3419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宿迁
92 淮安549
海底捞最牛打工妹将获1.4亿红包🖱🖲
2025-07-15 06:21:16 推荐
永久VIP :黄子韬方回应求婚🖼 来自盐城
158****3684 :游客老君山花20元点200杯奶茶🗂 来自扬州
158****9054 回复 666🗃 :张韶涵工作室辟谣🗄 来自泰州
87 南通iy
趵突泉超大码锦鲤引游客围观🗑🗒
2025-07-17 00:19:50 不推荐
镇江ui :财务瞒天过海炒股亏光公司1350万🗓
186****4762 回复 159****3427 :第1批经济状况比不上父母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