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作者喜好肉食。”一位读者曾在豆瓣上为朱振藩早年的著作留下如此评价。那时的朱振藩无肉不欢,最向往的是《水浒传》里的武松,“他在被押送的途中,枷锁上还挂了两只烧鹅,走不到一半,把肉都吃了,酒也喝了。”
“我泡的面,连火候都拿捏得很精准。水一定要沸滚,时间也要根据泡面品牌、面体大小来决定。我儿子嘴巴很挑,他认为我煮的泡面就比他妈妈好吃。”朱振藩的语气颇为得意。
在大陆、台湾和香港吃遍美食后,令朱振藩印象最为深刻的素食还要数“半月沉江”。这道被他称为“素菜天花板”的佳肴,诞生自福建厦门的南普陀寺,名从郭沫若之诗。
1962年,郭沫若在饱览南普陀寺幽雅景致之后,被邀请吃斋菜,其中有一道用当归与香菇、冬笋、面筋合而为一的汤菜。只见白瓷碗里盛着半面香菇、半面面筋,一黑一白,宛如半轮明月沉在江底。
朱振藩广泛阅读国学大家的饮食著作,饱览中国各类涉及饮食的文集资料,对每道菜的历史渊源及菜系发展了解颇深。另一新书《食家风范》介绍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20位饮食名家的饮食风尚,也是朱振藩第一本首先在大陆出简体版的书籍。
除了在经典中寻觅美味,朱振藩从1984年开始执行“吃遍全台湾”的计划,如今已几乎探完了那些老牌餐馆,日积月累地培养起了对食物的嗅觉与敏感。
郭沫若品尝后即兴赋诗:“我自舟山来,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题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中彩唯一官网曾有一位作家好友为台湾美食家朱振藩“算命”,告之“以后和素食会有很大的因缘”。“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爱吃素。”朱振藩说,“现在,就是这个因缘到来之时。”
以粤菜中的一道经典——“乱兜”为例,“其实用白话讲就是干炒牛河,基本功不好是做不好这道菜的”,朱振藩说,“就像初学书法要学‘永字八法’一样,必须熟谙各技艺,才能‘兜’好这一盘。”
朱振藩计划今年去天津和山东品尝美食。“吃点好的,神清气爽;吃得不好,垂头丧气。”对于这位美食家来说,没有比吃更大的乐趣了。(完)(《中国新闻》报作者 尹李梅 报道)
如今,年逾花甲的老饕开始均衡饮食,进而食素养生,也在素菜中领略了不同的精巧之美。在新书《素说新语》中,朱振藩继续谈古论今,用8个章节细腻追索、介绍各种素食菜式、食材与名店。
网友评论更多
72 宁安d
2025-07-18 13:06:16 推荐
187****5258 回复 184****7319 :#钱塘江现鱼尾状潮汐纹# 🍀
来自安达
187****6879 回复 184****5099 :#揭养老金所谓储备不足的真相# 🍁
来自肇东
157****8911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海伦
38 穆棱763
2025-07-16 02:49:52 推荐
永久VIP :#反制针对的是台独绝非针对台湾同胞# 🍆
来自东宁
158****3349 :四个对你大脑影响最大的坏习惯,你有哪个?🍇 来自抚远
158****1156 回复 666🍈 :塑造家庭的无形之手:什么是家庭的结构与界线?🍉 来自漠河
55 徐州we
内心住了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该如何变得强大自立?| 咨询师请回答vol.22🍊🍋
2025-07-16 03:10:14 不推荐
连云港dd :Tim Urban:如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186****7291 回复 159****3017 :痛苦耐受的核心能力“全然接纳”详解|DBT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