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李金磊)2024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200万人以上”,而去年是“1200万人左右”。从“左右”变为“以上”,凸显中国稳就业力度加码。
中国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而预计今年仅高校毕业生就超过1170万人。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形势下,完成目标并不容易。
为了实现就业目标,特别是保障年轻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府工作报告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制定了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措施。
迎接规模庞大的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做大“蓄水池”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5日在吹风会上指出,现在很多行业、很多领域、很多地方,既有有人没活干的问题,也有有活没人干的问题。比如制造业领域人才缺口有3000万人,养老护理人员潜在的人才需求1000多万人,现在供给只有30多万人。
稳就业,需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当前,青年就业面临不少挑战。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吴德进一步指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精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提升,课程、教材、教师、课堂需要深入优化,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就业人才下基层的比例需要进一步提高。(完)
人员短缺背后也反映出就业潜力。力促劳动力供需匹配,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当前中国经济在逐步恢复,提供的岗位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在此过程中,毕业生就业最大痛点在于跟用人方需求不够匹配。”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对中新社记者表示。
“从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就是要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更好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孙华芹建议,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稳步扩大对不同群体的培训规模,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突出技能人才培训、急需紧缺人才培训等。
全国人大代表、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孙华芹说,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人才供需结构发生变化,招工难、就业难的问题并存,一些岗位可能消失或减少,而新兴岗位则需要更高水平的技能人才,人才供需存在结构性变化。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姚劲波建议,对首次参保人员就业前两年减半缴纳社保,这有利于提升应届毕业生人群的择业竞争力,助力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难问题。
网友评论更多
82 图木舒克h
演员廖骏雄去世😊😋
2025-07-20 16:25:52 推荐
187****4080 回复 184****5774 :广东人将挑战暴雨上班30天😌 来自五家渠
187****1613 回复 184****8604 :老板怒斥员工朝9晚6按时上下班😍 来自北屯
157****5370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铁门关
82 双河355
太原一学校用淋巴肉做饭?谣言😐😑
2025-07-19 20:38:05 推荐
永久VIP :错切17岁体育生右膝医生被撤职😒 来自可克达拉
158****3094 :泽连斯基:这是全世界的错😓 来自昆玉
158****6542 回复 666😔 :吴彦祖喊话各地阿祖收手吧😕 来自胡杨河
91 石家庄my
女生考研政治97分?校方:没考上😖😗
2025-07-21 0-1:47:13 不推荐
唐山qb :两千多年前的高压锅了解一下😘
186****8756 回复 159****5382 :陈赫录节目血栓甲状腺全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