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补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生态保护主体、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补偿资金规模逐年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负责人王心同表示,《条例》的出台从立法层面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责任,提出了引导社会主体参与的方式。
在稳定中央财政投入方面,《条例》在现有的分类补偿方式基础上,明确了国家加大补偿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扩大补偿实施范围,合理提高补偿标准。在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方面,《条例》明确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建立分类补偿机制,加大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在调动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方面,《条例》提出了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补偿的多种方式,包括建立健全碳排放权等交易机制,推动交易市场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惠益分享机制等。
中央财政在生态保护补偿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条例》提出,国家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对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纵向补偿。财政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司负责人邸东辉表示,财政部同步推进综合补偿和分类补偿。综合补偿主要是通过设立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引导地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生态环境重要地区从整体上提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分类补偿方面,主要是通过中央财政一系列转移支付资金,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等生态要素开展保护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补偿。
《条例》提到要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胡汉舟表示,统计指标体系的设立既要考虑科学性、合理性,还要考虑可比性和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通过开展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共同在国内首次印发了《生态保护统计指标体系》,共设了32个监测指标,重点反映生态保护补偿总体水平,以及各类型的补偿规模、补偿的综合成效。
大众购彩本报北京5月17日讯(记者潘卓然)国新办17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有关情况。作为我国生态保护补偿领域首部法律法规,《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条例》有利于推动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区域间合作、推动生态保护主体的正向激励。郭兰峰表示,此前相关部门密集出台的一系列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措施效力不足,新出台的《条例》更具稳定性,能够让参与生态保护主体的预期稳定下来。《条例》还探索形成了“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治理新格局,有利于提升各地区的主体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其他方面的合作。
网友评论更多
25 赤壁l
重庆警方通报17岁少年被刺伤致死:同龄嫌疑人已投案自首🧤🧥
2025-08-01 15:56:06 推荐
187****2115 回复 184****4223 :“的确有很多经验和教训”:赵鼎新的社会学系改革风波🧦 来自石首
187****3544 回复 184****1922 :福建舰海试,央视一些特写画面☝ 来自洪湖
157****1841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松滋
65 宜都108
走错片场的酷格麒麟m4pro电动滑板车✋✌
2025-08-01 13:48:00 推荐
永久VIP :搭建乐高:消极自由的理式世界,一叶一世界的赛博禅修✍ 来自枝江
158****1210 :美国五大工会要求对华发起“301调查”,他们的请愿书到底有多扯?🎅 来自当阳
158****8594 回复 666🏂 :马斯克直指企业“躺平”文化,传再解雇特斯拉两名高管及其所有下属员工🏃 来自恩施
70 利川mp
5月1日上午,福建舰驶离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开展首次航行试验🏄🏇
2025-08-02 08:56:02 不推荐
仙桃js :现货黄金失守2300美元/盎司,为4月23日以来首次🏊
186****9913 回复 159****6656 :演练中,在切角近战中使用摔进式突入法,以多人配合协同,完成切角和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