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来,何静几乎做到了每周五天早上跑步10公里,然后骑单车往返40公里上下班,此外,还有定期的越野跑、爬楼梯等日常训练,为登山“时刻准备着”。但登山之外,科研才是何静的本职工作,她努力保持着登山与科研工作间的平衡,尽力让“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在攀登中前进。”
在“攻略”自我的同时,何静也不断感受到了周围的变化。“最初登山时,十人队伍里最多有两名女性,但近年来全世界参与这项运动的女性人数快速增长,她们来自日本、俄罗斯、伊朗、西班牙……这是我特别欣喜的一个发现。”
2016年,何静登上了人生中第一座8000米级高峰——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在当时标配两瓶氧气的情况下,只用了一瓶氧气的何静发现了自己“无氧”的可能。这次登顶后,何静并没有立刻选择珠穆朗玛峰作为下一站,“我不确定自己是否准备好了”。
“为什么去登山?”这不仅是记者对何静的提问,也是她无数次向登山队友提出的问题。在五花八门的答案中,何静与大部分女性登山者的共鸣之一,是撕下性别“标签”,实践女性在各个领域内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我们的人生,我们要自己决定往哪里走。”
从短距离徒步到长距离徒步,从低海拔山峰到高海拔山峰,何静向雪山“前行”至今已有12年。在成功无氧登顶4座8000米级高峰后,2022年5月14日,何静成为首位无氧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中国女性。但她那天的日记异常平静,“只是走着走着一抬头,就发现自己到了。”
伴随着“痛感”,从2016年10月至今,何静已完成13座8000米级高峰的无氧登顶,在群山之巅实现多个“中国女性首次”的突破。
全天快三“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全球8000米级高峰有14座,但对于陕西人何静而言,她的前方仅剩一座希夏邦马峰。
登顶不是终点,何静更关心继续前行。从睡袋到登山鞋,相机到中国国旗……何静的登山行李一直处于“已打包”状态,当被问及何时再出发,她回答“随时”。(完)
即使积累了四次无氧攀登高峰的经验,在登顶珠峰前,何静仍从其大本营到四号营地往返适应了四次,而这样的高海拔适应性拉练,大部分登山者通常只行至二号营地,往返一两次。“夜里狂风暴雪吹打着帐篷。我会不会跟帐篷一起飞走?我能不能顺利回家?我到底来这干什么?”历经无数次自我怀疑后的继续前行,何静将登山的过程形容为“向死而生”。
“我不是活在等待死亡的路上,而是在前进的过程中寻找生活更多的可能性。”何静坦言,攀登是一个认识自己、包容自己,从而突破自己的过程,“自我突破是很疼痛的,正是这种真实的疼痛告诉我,我还活着。”
网友评论更多
28 河源m
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2025-08-16 20:53:10 推荐
187****6524 回复 184****3992 :坚持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 来自梅州
187****7265 回复 184****5100 :全力以赴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来自潮州
157****7884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汕头
50 揭阳662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2025-08-15 10:21:12 推荐
永久VIP :奋力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汕尾
158****8449 :最高法:尊重人民群众朴素公平正义观♖ 来自惠州
158****4845 回复 666♗ :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来自东莞
52 珠海mi
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财税金融优先发力稳就业♙♚
2025-08-15 07:10:48 不推荐
中山ny :“粮”辰美景丰收忙♛
186****6420 回复 159****6761 :哪一刻让你觉得保护海洋环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