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5月9日曾在《“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井喷背后,“外国院士”为何有市场?》中报道,记者查询发现,“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此前被指“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国人”的“院士电子百科全书”页面,5月7-8日一度消失不见;5月9日,“院士电子百科全书”再次出现在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官网上,但记者对比发现,名单中有部分疑似中国人的人名不见了。
网彩双面赔率1.999“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含金量在中国遭到质疑后,5月11日,澎湃新闻注意到,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上的“院士电子百科全书”栏再度消失。
近日,有关“花40万可买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某某成为世界唯一一位90后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官网成员名录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国人”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引发了舆论对欧洲自然科学院相关话题的关注。
在陈志文看来,类似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杜绝,但随着这类现象的不断被曝光和关注,社会大众、相关部门都会逐渐认识、了解这种中文文化、制度等方面差异。可利用的信息差小了,这类的“院士”头衔可能会慢慢失去市场。相关权威部门也有必要及时发声,科普这类差别。但遗憾的是,包括大量的官方机构和负责人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认知,屡屡被愚弄,尤其在落后地区更为明显。
报道还指出,此前多个官方机构平台曾就“欧洲自然科学院新晋院士颁证授勋仪式在京举行”“XXX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某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等进行过宣传介绍。
陈志文直言不讳地指出,恰恰是一部分中国人或华裔,巧妙地利用了中外文化、制度和信息差,把院士做成了一门生意,于是类似的科学院与院士就如雨后春笋般泛滥。很多类似的国外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申报评选活动中都有中国人或者华人的身影,“属于中国人专骗中国人”,而且这类机构多数都选择和权威机构接近的名字,很容易混淆。
此外,澎湃新闻5月9日的报道中提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指出,“欧洲自然科学院”这类的组织机构确实真实存在,只是不是我们理解的官方主办或批准的,从法律方面很难说这些院士是假的,但其学术地位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完全不是一回事,此院士非彼院士。
5月10日,澎湃新闻查询时注意到,多篇“欧洲自然科学院新晋院士颁证授勋仪式在京举行”“XXX当选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欧洲自然科学院某院士工作站正式成立”的消息已从相关机构微信公众号、官网删除撤下。
网友评论更多
53阜新q
央行:5月1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2025-08-18 01:31:45 推荐
187****4699 回复 184****4695:从中国出发,最远能飞到哪儿?🚂来自辽阳
187****4161 回复 184****1508:台湾文学馆承认抄袭大陆画师,甩锅“临时工”,此前台媒曾污蔑是大陆画师抄袭🚃来自盘锦
157****3453: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铁岭
60朝阳890
查理三世:你是会整活的,脑袋就别要了🚆🚇
2025-08-16 10:12:44 推荐
永久VIP:带队重回意甲舞台,法布雷加斯要成为下一个摇滚主帅🚈来自葫芦岛
158****7903:江西11岁男孩留遗书跳楼案二审维持原判:涉事班主任无罪🚉来自新民
158****1443 回复 666🚊:朱婷昨日现身北京师范大学参加硕士毕业答辩,恩师郎平在场见证🚋来自瓦房店
57庄河sa
巴黎发生行李箱抛尸案:被害者生前四肢瘫痪,被徒手杀害后肢解🚌🚍
2025-08-16 03:56:18 不推荐
海城xm:美国巴尔的摩大桥被撞断七周了,全体船员居然还在船上!不是坐牢,胜似坐牢......🚎
186****4192 回复 159****4840:枪声打破平静:斯洛伐克总理遭袭背后的政治分化与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