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副教授、磨盘山遗址考古负责人赵东升表示,良渚文明并非孤立产生,而是受到了多种域外文化的影响。他说,皖东南地区作为周边文化进入良渚古国腹地的必经通道,在这里发现的文化交融证据表明,从马家浜文化晚期到崧泽时代,这种交融越来越频繁,为后来的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
百姓彩票大厅中新网合肥4月7日电 (记者张俊)猪尊、牛尊、玉璜……4000余件精美的文物横跨近4000年时间。近日,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记者走进考古遗址现场,实地探访长江下游地区近4000年的文明演进。
目前,磨盘山遗址已正式启动了第4次考古发掘。赵东升介绍,未来,考古团队计划加快对已发掘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继续对遗址进行补充发掘,加强文物的活化利用,通过修复、展示和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完)
磨盘山遗址还出土了较多玉器,可见器形有玦、璜、坠、环、纽扣等,大部分玉器均有重复利用的现象,有的断为几截仍钻孔缀合使用,表明玉器可能是作为珍贵的物品而使用。
磨盘山遗址的重要性在于其“三个关键”:关键时间、关键地域和关键内涵。赵东升表示,该遗址是皖东南地区迄今发现的先秦时期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谱系明确的代表性遗址,为理解长江下游地区近4000年的文明演进提供了深刻的学术启示。
在磨盘山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出土了一些独特的文物,如鱼尊、猪尊、牛尊等,这些文物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居民的生活状态和审美趣味。同时,大量的网坠、陶觽、石制农业工具以及水稻、菱角、芡实等植物遗存和兽骨、螺壳等动物遗存的发现,揭示了古人多元化的生计方式。
赵东升表示,磨盘山遗址出土的文物显示,当地居民生活富足,经济以渔业为主,同时兼有种植、畜牧、采集和狩猎等多种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体现在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生活情调上。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1970年,在开掘河道的过程中被意外发现。2015年至2023年,南京大学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磨盘山遗址先后开展了三次系统性发掘,发掘面积共1625平方米,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证实该遗址是一处连续使用近4000年的区域中心性聚落。
网友评论更多
21邳州i
毛不易曾想过要整容➟➠
2025-08-17 22:18:14 推荐
187****6421 回复 184****2901:山河图 大家怎么不唱了➡来自新沂
187****9110 回复 184****7921:周鸿祎换车惊动大半个汽车圈➢来自湖州
157****9485: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嘉兴
27舟山805
人参泡酒15年后竟“复活”➥➦
2025-08-17 04:22:21 推荐
永久VIP:国企干部沉迷当“榜一大哥”➧来自绍兴
158****2284:电动自行车拟禁用车载充电器➨来自衢州
158****9308 回复 666➩:拜登签署涉TikTok法案 公司回应➪来自金华
53台州do
8岁男孩被教练打死 家属发声➫➬
2025-08-17 21:39:41 不推荐
温州eu:女子体验荷兰200元一晚的民宿➭
186****5632 回复 159****9858:强雷雨夜袭深圳 实拍高楼接闪电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