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无论美国如何抹黑,绿色产业始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亦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关键选择,转嫁矛盾、抹黑打压、脱钩断链只会造成“多输”局面。绿色产业和优质产能不应成为“零和博弈”的战场,渲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既无益于本国产业转型升级,也无助于缓解国际产能矛盾,反会危及全球供应链稳定,破坏全球气候议程,甚至引发更大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说,炒作“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的声音和它们背后的力量,才是在制造问题,才是对全球真正的威胁。
优质产能短缺,世界更需合作。以风电为例,2023年全球新风力涡轮机装机容量达117吉瓦,同比增长50%,且主要贡献来自中国。而美国则因政府政策支持不力、供应链投资不足和项目落地困难等原因遭遇瓶颈。但即便中国增长迅速,全球风电尤其是海上风电缺口巨大。各国行动的目标应在于如何共同提高竞争力,通过供应链合作降低技术、物流、劳动力、原材料和运输成本,而不是对优势产能国家无端指责、转嫁矛盾;更不能用保护主义捆绑新能源产业,削弱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事实上,面对优质绿色产能在全球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现象,中国走的是一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赢道路。中国在积极发展本土绿色产业的同时,主动开展务实的跨国优质产能合作,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能源的高效、清洁、多样化转型。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称赞,“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相关服务和支持,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降低了全球使用绿色技术的成本”。中国的绿色发展不仅惠及消费者,还能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受益于对华产能合作,尤其是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中低收入人群的能源自由。
美方一些人炒作所谓中国“产能过剩”,真实目的是要打压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以不正当手段维护其在全球产业链中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耶伦在采访中将美国太阳能公司的倒闭归咎于中国供应商“压低价格”,虽然归因错误,却也暴露了真实想法。不难看到,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不过是“美国利益至上论”的翻版。在美方看来,中国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挑战美国的实力和地位,中国的竞争力被“翻译”成了对全球(美国)的“安全威胁”。可见,过剩的不是中国的产能,而是美国的焦虑。
10分6合众所周知,产能过剩是相对需求而言的。从全球范围看,绿色产业其实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绿色产业之所以勃兴,根源在于相关科技的突破发展。而技术突破往往点燃新兴产业,突出表现为市场对新兴产品的旺盛需求。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同时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可见,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且尚待激活,绿色产能发展刚刚起步,远未饱和,又谈何过剩?
反观美国,它本可与中国一道,共同利用绿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携手应对优质产能需求不足的挑战。遗憾的是,美国选择向中国挥舞“大棒”,用零和博弈的思维看待中国新能源产业,对现实问题错误归因。当前,世界绿色产业发展不足、优质产能分布不均,主要原因在于世界各国绿色科技发展与应用的进程不同步、能力不一致、利益不协调,而美国却有意用“中国威胁”解释一切,试图通过限制中国解决问题。殊不知,正是美国对中国的抹黑打压阻碍了技术跨国扩散和全球产能流动。谁才是全球产能问题的始作俑者,答案一目了然。
网友评论更多
64 丽水x
皮尔磁2024年度新闻发布会:延续成功故事✄✅
2025-07-03 12:47:40 推荐
187****6190 回复 184****6448 :RPL、RPH 和 RPZ 开关稳压器的评估模块现已...✆ 来自建德
187****8166 回复 184****9599 :新质生产力领航设备智维新时代✇ 来自慈溪
157****2545 :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 来自余姚
10 平湖289
格创MSA测量系统,打造无可挑剔的质量控制...✎✏
2025-07-04 18:25:27 推荐
永久VIP :威刚工控 | AI存储解决方案 助力智能医疗升...✐ 来自海宁
158****5235 :仙工智能荣登「2024 上海中小企业最具成长...✑ 来自桐乡
158****7461 回复 666✒ :谱写中国气体产业的时代传奇 ——杭氧集团...✓ 来自诸暨
86 嵊州tj
面向现代视觉系统的低功耗图像传感器✔✕
2025-07-03 05:04:11 不推荐
江山nn :集和诚广州物流展回顾✖
186****9584 回复 159****3339 :聚力绿色转型,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专访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