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3
春天来了,许多呼吸道传染病也出来作祟。在我们病房就有几位成年人因患了麻疹而不得不住院治疗。常听说小孩出麻疹,而成人出麻疹比较少。其实,因为小时候没有接种疫苗,或者疫苗随着年龄增长效价降低,成人得麻疹的也不少,而且自觉症状更严重。麻疹要怎么办呢?
1有哪些原因引起了麻疹呢
麻疹是急性病毒传染病中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皮肤病,麻疹在临床上表现的特征通常为发热,咳嗽,鼻炎,结膜炎,颊或唇粘膜出现粘膜疹(koplik斑)和皮肤散在的斑丘疹。病因学和发病机制,麻疹由副粘液属的麻疹病毒引起,麻疹(与水痘相仿)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前驱期和出疹早期病人鼻,咽,口的飞沫传染,也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核传播。通过未感染的人或物品间接传染少见。传染期从出疹前2~4日持续到出疹后2~5日。皮疹消退时病毒已从鼻咽部分泌物中消失。在疹后出现轻度脱屑时,已不再具有传染性。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通常与以前曾接受过麻疹灭活疫苗(现已不再使用)免疫有关。据推测,灭活的麻疹病毒疫苗不能阻止野毒株病毒感染并能使病人致敏,以致临床表现明显改变。不过已经知道,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也会发生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这很可能是由于贮藏不当致使灭活不全的结果。流行病学,在广泛进行计划免疫接种之前,麻疹每2~3年流行一次,其间伴有地区性小流行。近年来在美国发病的流行病特点变化很大:现在,暴发常见于以前接受过疫苗的十几岁的少年和青年及未接受过疫苗的学龄前儿童。母亲患过麻疹的婴儿,从母体获得的被动免疫差不多能维持一年,一年后易感性增高。患一次麻疹后能产生终生免疫。
2成人得麻疹症状更严重
春天来了,许多呼吸道传染病也出来作祟。在我们病房就有几位成年人因患了麻疹而不得不住院治疗。常听说小孩出麻疹,而成人出麻疹比较少。其实,因为小时候没有接种疫苗,或者疫苗随着年龄增长效价降低,成人得麻疹的也不少,而且自觉症状更严重。
麻疹要出齐出透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其传染性强,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再次患病的可能性很小。麻疹的主要症状有发热、流涕、眼结膜炎、咳嗽、口腔黏膜白斑及周身斑丘疹。急性期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
麻疹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当病人说话、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就会散布到空气中,并通过鼻部、咽部或眼睛等部位侵入人体,密切接触者也可以通过手的污染而传播。感染麻疹病毒后,95%以上的感染者都会发病。
老百姓常说,麻疹是“烧三天、出三天、退三天”。也就是说,麻疹以急性发热起病,伴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流泪、怕光、眼睑浮肿、食欲减退,有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在发热的第4天开始从耳后、颈部、发际出现皮疹,然后逐渐由上而下蔓延到前额、面部、躯干四肢、手掌及足底出现鲜红色或玫瑰色的细小斑丘疹;皮疹可相互融合成片,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3天后,要注意观察患者手掌及足底是否出现皮疹,如果已有皮疹,就证明麻疹已出齐、出透;如果未出齐、出透,可服用一些解表的中药,如表疹汤等。
在出疹时患者体温可达40℃左右,病人精神萎靡、咳嗽加重、两眼红肿、声音嘶哑,有时出现腹泻。随着体温逐渐恢复,皮疹按照出疹时的顺序消退,有糠秕样细屑并留下浅褐色色素沉着,一般持续3天。
不典型症状病人增多
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得发病率明显下降,发病年龄趋向于较大年龄的儿童和成年人,临床表现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典型麻疹病人越来越多。
一般来讲,成年人患麻疹后临床症状较重,主要是高热,可达40℃,其他咳嗽、流泪、流涕、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肌肉疼痛、背部疼痛、关节疼痛者也较多见,86%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肝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谷丙转氨酶升高等。麻疹最常见的合并症还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因此,成人患麻疹后最好到医院诊治,以免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小儿还是成人在高热期间,千万不要用高效退热药,以免使疹子出不透,造成病情的加重。
眼下正是麻疹流行季节,正在出麻疹的病人要进行隔离,直到出疹后5天;麻疹病人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在接触病人后应脱去外衣洗手,或在户外活动20分钟后再接近易感者。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这样,在接种后12天左右就可产生对麻疹的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会较轻。另外,到医院看病一定记得戴上口罩,既可避免传染其他人,也可预防交叉感染。
3麻疹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
1、麻疹患者的护理人员要戴好口罩或注射麻疹疫苗,以防交叉感染。
2、居室应常通风,因在阳光下或流动空气中20分钟麻疹病毒会失去致病力,但要避免病人被风直接吹到,为避免阳光直晒,可用深色窗帘遮盖,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温湿度,地面可泼洒一些水。
3、由于病人高热消耗较大,应鼓励病人少量多餐,进食一些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喝开水。
4、前期、出疹期体温在39.5摄氏度以上时可以用紫雪散、柴胡、清热解毒散等缓和的退热剂退热,把握热度不能降得过猛,以免剧烈的退热会使疹子发散不充分,头部可敷温湿毛巾,切忌酒精擦浴、冰袋降温。
5、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重复几次。
6、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
4麻疹的饮食
1、忌吃羊肉。羊肉为温补食品。《中药大辞典》中说:凡外感时邪者忌服。麻疹亦应属外感时邪之疾,为麻疹病毒性传染病,羊肉性热助火,故当忌食。
2、忌吃鸡蛋。孩子麻疹期间,本当清淡饮食为宜。鸡蛋补虚,《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多食动风阻气。《饮食须知》亦云:孩子患痘疹者,不惟忌食,禁嗅。所以,麻疹患儿,忌食为妥。
3、忌吃狗肉。狗肉为温补食品。麻疹期间只宜清淡饮食,忌吃温补食物。狗肉性温,食之易发热动火,生痰发渴,火热之症不宜服食。麻疹患儿必有发热,《本草纲目》又说:热病后食之,杀人。所以,无论在麻疹期或麻疹恢复间皆不宜食。
4、忌吃桂皮。桂皮又称肉桂,是常用的调味佐料。性大热,味辛甘,有补阳温里之功,但又有辛甘大热助火,燥烈耗阴动血之弊。所以,孩子麻疹发热期间,切勿服用桂皮之类的调料食品。
5、忌吃丁香。丁香为五香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性温,味辛,有助热上火之性。所以,《本草经疏》中指出:一切有火热症者忌之。尤其在孩子麻疹发热期,更不宜食用含有丁香的五香调味品。
6、忌吃人参。人参性温,味甘苦,为温补性强壮中药。孩子出麻疹,只宜吃清淡之物,或有透发麻疹作用的食品,不宜吃温补助热之物,尤其是人参之类性热助火,耗液伤阴之品,更应忌食。
此外,麻疹患儿还应当忌吃酸石榴、李子、梅子、辣椒、茴香、胡椒、花椒、大蒜、韭菜、洋葱、马兰头、牛肉、鹿肉、肥肉、猪油、烤鸭、烤鹅、油条、糍粑、糯米饭、年糕、炒花生、炒瓜子、炒黄豆、黄芪、黄精、白芍等。
5麻疹的检查
1、脱落细胞检查:
(1)经显微镜检查鼻咽部脱落细胞中的多核巨细胞及包涵体。清洁鼻腔后,以软柄棉拭子经鼻腔取鼻咽部粘膜的脱落细胞涂在玻片上,酒精固定,姬姆萨染色,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多个(1个低倍视野下即可见到5―6个)多核(大多在l0个以上)巨细胞及核内与胞浆内的嗜酸性包涵体。这种多核巨细跑在麻疹前驱期和出疹最初2日内多可找到,患病5―7天后则很快消失。此项检查方法简便,40分钟即可获结果,阳性率约86%。当鼻咽部的多核巨细胞消失后,用同样方法检查尿沉渣中的脱落细胞,有时仍可见同样改变。
(2)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脱落细胞中的麻疹病毒抗原,此法更是一种快速灵敏又具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但复杂,不易推广。
2、病毒分离:取鼻咽拭子、眼拭子、咽部含漱液、血液或尿液接种含有培养液的人胚肾、人羊膜细胞或猴肾细胞上,可分离出麻疹病毒。这种检查法在前驱期和出疹第―天的阳性率较高。出疹第二天后则很难获阳性结果。
3、血清抗体测定:通常是用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3种方法测定血清中的麻疹抗体。其中尤以血凝抑制试验敏感性最高,特异性强,方法简便,费用较低,因此最为常用。如果恢复期血清与急性期血清相比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则为有临床意义。
检测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的方法也有几种。用2―巯基乙醇的方法灵敏度不够高,病程早期往往难以获得阳性。首都儿研所用金葡菌cowanI株悬液吸收患者血清,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结合使用,在发病后2―3天血凝抑制抗体还检测不出来时即可检出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近数年来将抗体捕捉酶联免疫吸附法应用于麻疹免疫球蛋白M抗体检测提高了灵敏性,减少了血清用量。这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于出疹后10天达高峰,以后渐降,至出疹30天后则难以测出,因此对此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时,应注意采血时间。
以上就是医药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人得麻疹症状更严重》相关信息,希望大家喜欢。
内容版权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网上整理转发,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