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常识 > 心理科

强迫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时间:2023-05-23 分类: 心理科 查看: 23

很多人都会有强迫症,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轻者还可以接受,也不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但是严重的强迫症患者就需要药物治疗了,或者是采取一些其他的措施,但是在众多的方法中药物治疗是最好的,因此有人会问到强迫症药物治疗好吗?真的有效果吗?希望下面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什么是强迫症

一般认为,患有强迫症的患者有其特定的人格个性,最突出的就是“完美主义”,凡事要求“十全十美”。他们的性格特征是为人谨慎、墨守成规、缺乏通融和幽默感、太过理性;内心常常有明显的冲突,徘徊于服从与反抗、控制或爆发两种极端。他们常常对自己、对别人要求很高,结果总是批评别人不好,怀疑和否定自我,缺乏自信心,常因此而无法接受自己强烈矛盾的内心冲动欲望而崩溃。

强迫症原因分析

1.强迫想法和焦虑有关。

2.强迫行为(外显的或隐匿的)是随意行为,旨在减轻焦虑和不适。但焦虑减轻导致强迫被强化。

3.为了防止发生强迫想法和焦虑,症人常有回避行为,但回避行为阻止了对焦虑想法和暴露。根据上述心理模型。治疗策略应当是促进症人对恐惧刺激的暴露,同时又鼓励他们会议上暴露的仪式和认知回避而不易发现,这就需要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检验和评估。

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

(1)遗传: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2)心理社会因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强迫症是强迫性人格的进一步发展。行为学家则认为,强迫症的产生是由于刺激——反应出现过多重复导致焦虑,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失调,从而导致异常习惯的形成,病理性认识和反射的建立,使冲动、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行为学习模式。

在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迅速,在与竞争激烈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的不适应现象,可引起强迫症状的产生。工作紧张,家庭不和睦及夫妻生活不尽人意等可使患者长期紧张不安,最后诱发强迫症的出现,症状的内容与患者面临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意外事故、家人死亡及受到重大打击等也使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诱发强迫症的产生,症状的表现形式与精神创伤有直接的联系。

(3)生化:有人认为强迫症患者5-HT能神经系统活动减弱导致强迫症产生,用增多5-HT生化递质的药物可治疗强迫症。

在这里提醒一下如果你自己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小小的强迫症的话那其实是不要紧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适时的调理好自己的心态,千万不要在冲动下做出什么不理质的事情出来。

2强迫症的治疗药物有哪些

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心理治疗: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生物反馈治疗、行为治疗如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可以试用这样的治疗方法: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病人以鼓励和奖品。

第二阶段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 对于强迫观念者,当强迫观念一出现,即用声音干扰,效果也较满意。 家属对病人应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要过分担心,尽量避免跟病人讲大道理,尤其不能追根究底。对病人提出的问题,最好按常识给予答复,说一遍即可,无需重复。

(2)药物治疗:可用三环类抗抑郁剂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治疗。 ①氯丙咪嗪: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同时对伴随的抑郁症状也有治疗效果。氯丙咪嗪的治疗剂量为150~300mg/日,分2次口服。开始用时剂量宜小,逐渐加量。 ②氟西汀(百忧解):对强迫症状有较好疗效,氟西汀的治疗量为20~80mg/日。 ③氯羟安定:对强迫症状也有一定效果。氯羟安定的治疗量为1~2mg/日。 (3)精神外科治疗:对少数症状严重、久治不愈的强迫症患者,可破坏患者脑的某些部位如额叶内下侧、扣带回等,对减轻强迫症状和社会适应功能均有一定帮助,但须严格掌握对象

无论是哪种方法都会对人体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伤害,但是只要我们采用了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危害的,强迫症药物治疗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敏感度完全不同,所以效果也会有着明显的差异。

3为什么青春期是强迫症高发阶段

比如强迫行为,患者一方面会出于某些原因而强迫自己去反复做一件事情(如反复数某段路程中的电线杆数),同时患者又会认为这么做没必要而去极力抵抗,要求自己不要做这件事情(反强迫)。

强迫症主要表现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最常见的一种强迫观念是强迫怀疑,患者总是对自己已做过的事情有一种不确定性,如总是怀疑门窗没有关好,怀疑手没有洗干净等。在这种强迫观念的基础上,患者会表现出强迫行为,如反复不停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不停地洗手。同时,患者为回避可能引发强迫症状的情境,而出现回避行为。如,一个外出时总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的患者,可能会因拒绝做此类事情而一直闭门不出。该病多起病于青春期,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某些部位的脑外伤可能会伴发强迫症状,提示该病在脑区可能存在相关定位。关于本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常用的药物有氯米帕明和SSRI类的药物。心理治疗中最常用的策略是暴露疗法和反应预防。一般来说,能够尽早治疗、认真遵守医嘱、环境宽松、生活遭遇较少的患者,可望获得较满意的预后。

如何给予青春期孩子更好的关注?

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也需要成长。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心理上首先要成长。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变化要有敏锐的感觉:从细微的变化中、从言谈举止中。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学习可能已经是情绪反应的结果,家长要读懂孩子并尽一切可能去帮助他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帮助孩子恢复和建立自信。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孩子尤其敏感,在刚接触新环境时,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在遇到困境时,可能还不善于表达,这时家长要学会与孩子交流,父母帮助他表达,这样才能让他摆脱缠绕他的不良感觉,用心去听,真诚地接纳他们并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势。

当孩子正处在青春期转型的过程中,家长要随着孩子的成长来改变与他交往的模式,不能按照孩子小时候的方式教导他。父母常感到困惑: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到中学后就开始火气大,动不动就反驳父母。这与进入青春期后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有关系。成长的加速度其实是一种“生理能量”,如果没有健康的释放渠道,就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心理行为能量”,产生破坏作用。从心理上讲,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逐渐有了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受社会上多元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认识和想法与父母会有差别。另外,从父母的角度来说,一方面望子成龙,期待他们早日成才;另一方面,却认为他们幼稚,自控能力差,这也要管,那也要管,这也是孩子火气大的一个诱因。

作为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将自己的情绪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愤怒、发火、缺少礼貌时,父母要避免摩擦生热,应及时降温冷处理。不要让孩子的愤怒和沮丧传染给你,使自己失去控制。在与孩子交流时,建议家长对孩子多观察,注意沟通策略,尽量旁敲侧击,合理忍让,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强求,耐心商量,宽容理解,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失败,共同反思,父母要勇于在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4强迫症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护理

强迫症是一种目前大多发生于白领群体的心理疾病,它造成的危害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强迫症也是需要进行及时治疗的疾病。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往往不自知,因此很容易耽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但是在一旦确诊为强迫症之后,患者应得到必要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护理,这样对治疗康复是非常有利的。

近年来随着强迫症患者人数的增加,接受强迫症的心理咨询的人数也在增加。有效的心理咨询是可以减少这一疾病对健康所带来的危害的。

强迫症患者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的,因此目前最有效治疗强迫症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强迫症的心理咨询和护理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应从心理咨询师处获得正确的治疗方法,虽然药物治疗使强迫症的预后有所改变,但相关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有效率仅为不到六成。因此强迫症不应仅靠药物进行治疗,应双管齐下进行彻底的治疗。

除此之外,通过强迫症的心理咨询师的建设性意见主动接受支持性心理护理及家庭心理干预等治疗。支持性心理护理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心理护理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任何时期的心理护理,都必须以良好护患关系为平台。这种治疗方法简化起来就是以下五步曲: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即对待病人要主动接近、关心,态度和蔼,语言热情、诚恳,使强迫症体会到一种可信和受人尊重的感觉。而家庭心理干预,则多见于青少年强迫症的治疗。

除了家属对病人的心理应进行干涉治疗之外,患者自身也应该多加注意,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勿急躁,多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强迫症并非是特别难以治疗的疾病,因此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痊愈的。

5强迫症会遗传吗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的一类神经症,其基本症状可以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过去大多数人认为本病源于精神因素和人格缺陷,近些年来发现遗传因素比较明显。强迫症的病因中包括有遗传因素。强迫症的遗传是指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家系调查发现,患者的父母中有约5%~7%的人患有强迫症,远远较普通人群高。另外由于人格特征主要受遗传的影响,而人格特征又在强迫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故也提示强迫症与遗传有关。在临床上也观察到,约2/3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有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一般精神性强迫症的病发都存在着很复杂的诱因,比如强迫性人格遇到障碍、社会环境压力、长时间的焦虑无法排解、突然收到某种外界的情感刺激,都会使人患上精神性强迫症。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成为精神性强迫症患者,即使亲属中有人不幸患上这种疾病,其他亲属不一定会受到影响。

展开全文
输入文字:
上一组:老年焦虑症应该怎么治疗
下一组:如何才能有效治疗焦虑症呢?